跨域人文︰永續發展與生命教育

跨域人文︰永續發展與生命教育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 通識教育課程 | 授課語言:中文

🌏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the global community.

🏛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we inherit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bsorb the essence of global cultures, pursue advanced scholarship,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serv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 教育目標與核心素養

  • 校教育目標:培育兼具人文素養與社會責任的跨域人才。
  • 校基本素養:養成質樸堅毅品格、全球視野與跨文化理解。
  • 校核心能力:整合學術研究、專業實務與公民實踐,回應永續發展議題。

📚 課程概述

本跨域專長課程以「永續發展與生命教育」為主題,從「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反省」、「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三大向度形塑「人生三問」,並以「人學探索」為根基、以「哲學思考」為方法,建構系統性的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人學探索、哲學思考、價值思辨、終極關懷、靈性修養。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design, students conne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with holistic life education to cultivate reflective, responsible world citizens.

🎯 教學目標

  1. 認識與理解多元文化,強化跨文化共感。
  2. 關懷與省思當代社會議題,厚植永續實踐力。

教學目標內涵

面對全球化環境,課程引導學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全球議題、促進跨文化交流,並在未來社會中學會調適與創新,打造公正、平等、永續的共同體。

🧭 授課內容

課程以跨領域主題進行模組化探究,聚焦「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反省」、「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三向度,藉由人學探索與哲學思維串連永續發展願景。學習活動涵蓋文本研讀、案例分析與自我書寫,協助學生從個人、社群到全球的尺度理解生命教育。

🌟 課程能力

  • 藝術品味與人文涵養 (Artistic appreciation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 社會關懷與公民責任 (Social concern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 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

理念

本校通識課程為學生建立廣博的知識基礎,培養跨域整合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核心素養。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vides a broad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strengthen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prepares students for lifelong learning.

目標

  1. 認識與理解多元文化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diverse cultures)
  2. 關懷與省思當代社會議題 (To care about and reflect on contemporary social issues)
  3. 具備科學素養與資訊應用的能力 (To develop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kills)
  4. 增進語言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To enhanc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skills)

特色

  1. 開設富涵中華文化課程,並結合華岡博物館之人文學習環境。
  2. 通識課程師資齊備,具備跨域整合專長。
  3. 提供多元跨域課程選項,連結全球永續趨勢。
  4. 教師自編通識教材,呼應永續與生命教育議題。

🧠 UCAN 關鍵能力

  • 持續學習 (Continuous Learning)

🧰 授課方式

  1. 講授與討論
  2. 書寫與反思

📊 評量方式與能力對應

評量項目比例藝術品味與人文涵養社會關懷與公民責任
課堂出席40%40%60%
學習心得單40%60%40%
自主作業10%60%40%
期末測驗評量10%40%60%

此表為核心能力對應參考,實際成績以各項評量獲得分數為主。

📘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不法影印、下載或散布。

  • 張皓維等合譯(2018)。《生命抉擇與個人成長》。雙葉書廊。
  • 孫效智、黃雅文等(2022)。《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素養導向》。五南。

📖 參考書目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相關規範。

  • 邱珍琬(2016)。《生命教育—從自我到社群》。五南。
  • 吳清基等(2023)。《教育政策與永續發展》。五南。
  • 鄭石岩(2000)。《勝任自己》。遠流。
  • 白裕承譯(1998)。《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大塊文化。
  • 陳蒼多譯(1994)。《心靈日記》。方智。
  • 張南星譯(1995)。《人生、教育、學習》。方智。
  • 湯仁燕、張宜君主編(2019)。《教育的展望:人才培育與永續發展》。學富。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 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2.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並促進永續農業
  3. 確保健康與全齡福祉
  4. 確保高品質教育與終身學習
  5. 實現性別平等並賦權婦女
  6. 確保水資源與衛生之永續管理
  7. 取得負擔得起且可靠的永續能源
  8. 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與優質就業
  9. 建立韌性基礎建設並加速創新
  10. 減少國內與國家間不平等
  11. 打造包容、安全、韌性、永續的城市社區
  12. 確保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
  13. 因應氣候變遷與其影響
  14. 保育並永續利用海洋資源
  15. 保護並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統
  16. 促進和平包容社會與有效治理
  17. 強化永續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

✅ 課程需求

  • 務必完成考試或回饋評量。
  • 需撰寫個人學習單與自主學習作業。
  • 建議提前規劃閱讀與書寫時間,確保反思深度。
姚蕴慧 (Grace Yao)
姚蕴慧 (Grace Yao)
副教授

專長於比較社會政策、全球化與新興社會運動研究,聚焦社會創新與公民參與。